944小说
944小说 > 真实故事 > 没有人应该孤独地死去但疫情期间有许多这样的悲剧
字体:      护眼 关灯

没有人应该孤独地死去但疫情期间有许多这样的悲剧

 

没有人应该孤独地si去,但疫情期间有许多这样的悲剧

见文末果壳2020-09-22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颠覆世界,这种全球疫病的一个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关注,使人难以释怀:当那些重病患者垂si之际,他们的亲人往往不能陪在身边,握着他们的手。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x太强,在最糟糕的时候,许多国家的医院都已爆满,无法再允许访客在病人的床边轻声安慰、牵起病人的手或是向他们道别。哀悼si者时,亲友也只能隔着一段距离。

意大利禁止了葬礼。新冠病人一si遗t就被密封,连病号服都不脱下来。家人们把逝者的好衣服覆盖在遗t上,就好像逝者穿着它们。

在美国纽约市,一名急诊医生也描述了家属在电话中和病人道永别的痛苦场景。密歇根州有一名妇nv桑迪·布朗sandybrown用faceti视频安慰在重症监护病房里的20岁儿子,给他唱歌,读圣经。而孩子的父亲几天前才刚刚si于新冠病毒。再后来,儿子也si了。

ia

sandybrown和她的丈夫左与儿子右告别,他们在三天里先后si于新冠病毒|detroitnews

si者和亲人互相隔离的情况正越来越普遍,有些人的si因甚至不是冠状病毒。

2020年3月,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一名妇nvsi于癌症,只有10个人获准参加了她的葬礼,原因是政府限制公众集会。于是神父和她的9个孙辈进入天主教堂,而她的4个成年子nv各自待在车里,用手机和平板电脑观看葬礼直播。

整个家庭和弥留或逝世的家人相处,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传统。然而在这些恐怖的场景里,传统中断了。

ia

亲人被迫在一段距离之外与逝者诀别|jildastalchi

古人类也会好好埋葬

人是社会动物,仪式对我们相当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许就是围绕si亡和去世的仪式了。

虽然仪式的细节有人群差异,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演化中,我们这些灵长类动物学会了带着ai与眷恋关注si去的亲人和伴侣。有些非灵长类动物也会这么做。

现代人和我们的祖先都有着标记si亡的漫长历史。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尼安德特人是人类在演化上的近亲,他们可能在大约10万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埋葬si者了——至少在某些时刻、某些地点是如此。

人类学家还不知道,这些尼安德特人在同一社会群t的成员si亡时会不会产生情绪,假如会的话又是什么情绪。但一位在沙尼达尔遗迹发掘的考古学家说,当时很有可能已经有了“某种形式的意图和群t记忆,因为这些尼安德特人会接连几代回到同一个埋葬地点。”

ia

许多研究者认为,在法国圣沙佩尔chapelle-aux-sats发现的一具尼安德特人骨架图中为重构呈现了有意图埋葬的证据。|dea/adagliorti/deagosti

更有甚者,b尼安德特人更古老的一种名为“纳莱迪人”hoonaledi的早期人类,可能会细心地处理si者的遗t:纳莱迪人的部分遗骨是在一个难以进入的孤绝山洞中发现的,研究者因此猜测那是一处特意开辟的坟场。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早期智人祖先创造了越来越jg细的埋葬仪式。b如约24万年前,在今天位于俄罗斯境内松希尔sunghir的地方,一个大概12岁的男孩和一个大概9岁的nv孩被埋在了一起。一篇描述两具遗骸的论文说它们“头顶着头,身上铺着红赭石,还点缀着极丰富的陪葬品。”

ia

松希尔的两具少年遗骸,以及复原图|liborbalák

面对同伴逝去,动物也会哀悼

那么动物又如何呢?人们普遍认为,有些动物会为同类举办葬礼,b如大象和乌鸦。但是动物的这类si亡仪式是否真的存在,至少现在还没有足够确凿证据。

大象有时会用树叶或枝条覆盖si去同伴的尸t,但这个举动的意义和意图尚不明确。2012年的一篇论文在标题里包含了“灌丛鸦葬礼”的字样,但所谓“葬礼”只是在一次实验中,研究者摆出了灌丛鸦的皮肤和羽毛,引得一群鸟儿喧哗聚集。鸟儿对见到的同类遗t这样反应,无疑说明它们对环境做出了敏锐的社会判断,但要把这个行为看作一场si亡仪式,就有些牵强了。

但就像我在《动物如何哀悼》howanialsgrieve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从大象到n牛、从鸭子到狗,许多动物可能都会哀悼。

在纽约州的农场庇护所farsanctuary,一只名叫科尔kohl的鸭子在2010年si了,在那之后,与它相伴数年的老友、另一只名叫哈珀harper的鸭子就变得离群索居,不肯再交新朋友了。

2018年在萨利希海,虎鲸母亲塔勒阔tahleah,又名j35带着刚出生不久就si去的小虎鲸遗t游了17天、1000英里,引起了多国人们的注意和关切。

ia

j35当时持续多日的悲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好消息是两年后的最近,j35又生下了一只新的小虎鲸|ichaelweiss

动物行为学家也记录了,动物会对垂si或已si的配偶、家庭成员或朋友产生深刻的情绪。这些情绪表现为行为模式的变化,并伴以明显的痛苦。

我们演化上的近亲,灵长类动物中间,也有大量悲伤存在的证据。

2005年,在巴西的森林中,有一只雌x绒猴f1b从树冠上跌落,撞到了脑袋。当她因重伤躺在地面时,相处了三年的伴侣1b它们共同养育了八个孩子温柔地将她抱在怀中,直到雌猴在两个半小时后离世。

在f1b过世三个月后,1b也从猴群里消失,没有发现他移居到其他猴群,他很可能也si了。

ia

上面是1b,他抱着垂si的伴侣f1b|youtube“alearosetfortsdygpartner”截图

2010年,在赞b亚的奇姆芬希野生动物孤儿院chifunshiwildlifeorphart,一只名叫托马斯的9岁雄x黑猩猩si于肺部感染。另一只雌猩猩诺埃尔noel33岁,在托马斯4年前丧母后收养了他,这时她守在托马斯的身边,并用青草做成的工具为他清理牙齿。

和si者关系最近的动物,往往也会受到最大的影响。b如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voloesnationalpark的山地大猩猩,当公园里的两只猿在2009和2010年si亡时,它们为si者梳理了毛发。

有的时候,即便是完全陌生的动物也会为si者悲伤:2016年在距卢旺达不远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有人见到几只格劳尔大猩猩grauer’sgoril在一只和它们不熟的银背大猩猩的尸t旁守护。

ia

2008年,德国一家动物园内,一只大猩猩将si去的孩子抱在怀里。|rolfwils

陪伴与告别,是演化本能

面对遗t,猿猴的做法未必和人类完全一致,在同情的照料之中,或许还会掺杂进攻行为,甚至x行为:它们有时会殴打或骑乘一具遗t。

不过话说回来,人类的悲伤也有反常的表现形式。在一场肃穆的追悼会上,可能有某个悼念者过于紧张压抑,而突然大笑起来。

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动物行为学家都往往拒绝承认这些动物表现出的深沉情感。要是哪个人类学家或动物学家打破传统,描述了动物的悲伤、快乐以及别的情绪,他就会被扣上“拟人论”anthropoorphis的帽子,意思是把人类的能力投s到了别的物种身上。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在野外和圈养的动物身上发现证据,证明动物会对自己的遭遇产生深刻的情感之后,主流观点开始逆转了。现在,研究者们b过往更深刻地认识到,悲伤和ai不是我们人类才有的情感。

在如今的人类学家看来,哀悼仪式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活动。他们在不同文化中观察到的仪式种类繁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聚集到一起共同怀念si者,以拥抱和触0来安慰彼此、分担丧失亲友之痛。

被迫用faceti视频来向所ai的人道别,这对于一个在团结和亲密中成长的物种而言,实在残酷。

ia

在意大利,新冠si者的葬礼上,悼念的人们保持着距离|filippovenezia

在这一波全球疫情中,可怕的si亡人数和住院人数不断增加。幸好以希望的眼光来看,恢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人类虽然依旧要保持距离,但总会想出新颖的互助方法。我们能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找到那些无法按照演化的本能哀悼亲人的幸存者,向他们伸出同情和援助之手。

作者:barbarajkg

翻译:红猪

编辑:游识猷

编译来源:sapien,anialgriefshowsweareodiealone

一个ai

无法好好与亲友道别的人啊,愿能隔空给你一个拥抱……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

果壳正在招聘副主编、编辑、运营经理等职位,戳这里,查看更多岗位详情并投递简历。

《好si不如赖活着》:一个艾滋病家庭的一年

果壳

果壳

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guokr42,作者:黎小球,题图来自:纪录片《好si不如赖活着》

“我想跟踪拍摄一个艾滋病人家庭……反映生命的平等和尊严、母婴传播对生命的残酷戏弄。希望社会能够理解艾滋病人不是异类,他们b正常的生命更需要理解和支持。”——导演陈为军

2001年初夏,yan光还不算太炽烈。春种已过,秋收未到,白日的文楼村安静得能听见树枝摇摆的声音。

村里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晾衣绳从这头延伸到那头,农具、木板车、凳子、鞋袜……各种东西散乱地放在地面上,像是许久没有好好收拾一番了。院子最里边儿是矮小的平房,门口的红se对联儿在风吹日晒下褪了se,变得残缺不全。屋里没有电灯,有些暗沉。

文楼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是中国最早被发现的艾滋病村。平房是马深义和雷妹的家。

一家五口,只有一人幸免于难

2001年是马深义和雷妹结婚的今年69岁,1999年健身至今没有间断过。年轻时,梅文章是一家矿产公司的钳工,1992年下岗后做过煤炭、木材、水泥生意,后经营丝绸至今

梅文章今年69岁,1999年开始健身至今,几乎没有间断过。

年轻时,梅文章是湖州一家矿产公司的钳工,1992年下岗后,做过煤炭、木材、水泥、钢材生意,最后选择在当地的丝绸城经营丝绸。上世纪90年代初,丝绸行业不乏一夜暴富的神话,梅文章赶上了最好的时机,也遭遇过最黑暗的打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三十多万元,但之后遭遇骗子,辛苦积累的一千多万血本无归。

生意遭重创后梅文章重新开始,经过近20年的经营,身家也重回当年。眼下的生意大不如前,梅文章经常会开着车到t育馆,在一楼打几局台球,再上到二楼锻炼一下或者和张立勋等人聊聊天。

健身馆里的中年人,经历大多相似,有人发迹,有人落魄,也有人在大起大落后重归平静。

周中华52岁,1988年开始和健身馆张教练一起训练,是湖州最早的健美训练者之一,2002年参加过省里的健美b赛。2003年开始承包客车跑运输,后又转到公路局开车,和朋友聊天,他喜欢说我是开车扫马路的。2013年,中断健美10年后,重新回到健身房

凌泓伟在中断30年后,2018年重新回到健身馆。之前他是湖州最早一批健身房的锻炼者之一

莫根方今年56岁,健身7年,每次锻炼都是速战速决,他在老家镇上经营一家饲料店。健身穿的这条老式运动k,是三十多年前母亲买的

重新回归

张立勋在化肥厂工作了20年,离职前企业正经历转制。2001年,38岁的他买断工龄后,接手了这家健身馆。第一年下来,除去所有的开支竟然赚了8万元,这让原先每月只有六七百元工资的他有点不敢相信。

好日子持续了10年,随着近几年来健身馆开遍大街和小区,生意渐渐淡了下来。同行泛n带来了不计后果的竞争,市场上的健身馆频繁关停,能像张立勋一样坚持这么多年的健身馆并不多。

这里的顾客大多是中年人,再往后的年轻者,基本都是朋友介绍而来。有人前几年曾转到其他健身房锻炼,但因为“练了两个月也找不上说话的人”,重新回到这个“湖州最破的健身馆”。

早上,有人会提着从菜场买回的猪蹄,顺路进来锻炼一下;也有人会在这里耗一下午,赶在3点半放学前接孙nv回家;晚上是健身馆最热闹的时候,人一多,张立勋的夜酒能喝上两个小时。

不少顾客是事隔多年后重新回归的健身朋友。

52岁的周中华b张立勋小4岁,1988年起,两人一起训练、健身、参加b赛。周中华原先在客运公司开车,2003年承包客车忙着赚钱后,便没有时间再进健身房,后因生意不好,又转到公路局开车。长期开车给身t带来的伤害,让周中华在中断10年后重新回到健身房。

凌泓伟是邮政局的一名驾驶员,也是总工会健身房的第一批锻炼者,在中断30年后,去年重新回到健身馆。

沈旭东最早是在航运公司跑船,年轻时喜欢搏击散打,跟着张教练学过健身,2011年下岗后成为一名辅警。2007年,沈旭东开始回到健身馆锻炼。

这些50后、60后和70后,都带着各自的故事重聚在一起,锻炼不再像年轻时拼尽全力,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海报下聊天、ch0u烟、抢红包。

客人一年年在减少,健身馆还能维持至今,得益于这里相对低廉的租金,至于接下来还能坚持多久,张立勋自己也说不上来,实在不行,挺过这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挽歌是吴姐的网名,她是健身房第一个报名的nvx。挽歌平时喜欢跑马拉松,每年跑步超过2000公里,参加北京全马的最好成绩是3小时41分。在她之后,几个小姐妹跟着走进这里

倪小文在36岁的一次意外车祸中伤了右腿,康复后开始到健身馆锻炼。42岁时,在张立勋的介绍下,超龄参加市里的残运会并获得举重第一名,当年还代表市里参加省残运会。现在他在一家电动自行车店打工,暂停两年后,2019年又回到健身馆

胡祚宇今年上大一,喜欢健身,放假的时候回来,找到这个父亲曾经锻炼过的地方

天se渐黑,一名健身者在锻炼。六年前,健身馆从t育馆的一楼搬到了不太引人注意的二楼。随着健身馆越来越多,这里的客人也在逐年递减,至于能坚持多久,张立勋自己也说不上来

来源于新京报,不可用于商业用途

汶川大地震时,出生在寺庙的一百零八个“罗汉娃”

2021-05-0308:14

地动山摇中,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急需转移避难,罗汉寺的20余名僧人将清规戒律暂抛脑后,接纳她们在寺院生产,坐月子,乃至烹食荤腥。截至同年8月8日,恰好有108名“地震宝宝”在寺内平安降生。当地人称他们为“罗汉娃”。

全文6290字,约需125分钟

▲4月16日下午,罗汉寺“一百零八罗汉娃”纪念碑前,h文锦指着儿子的名字。新京报记者吴淋姝摄

新京报记者吴淋姝编辑胡杰校对李立军

春分过后,翟秋榕去了一趟罗汉寺。

寺内西侧茶园,有细碎的yan光穿过染绿的h葛树,洒在茶桌上。一个身着土hse僧袍的出家人背对着她,正在清扫院角。不远处,放生池一侧,已矗立近十年的“一百零八罗汉娃”纪念碑上方,青苔散布,部分红se名字褪了几度颜se。

现在茶园的位置,是汶川大地震时,什邡市妇幼保健院下称:妇幼保健院在寺内的帐篷安置区。时任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的翟秋榕,见证了上百个小生命相继在此处“叩门”。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