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另一边,方墨柏闻言连忙埋头干饭,努力降低存在感。
方教授看着自己的这一对装傻充愣的儿女,失望至极,正要教训两句。
只听一道低沉轻缓的声音响起——
“根据往年外贸部的数据,我国每年进口粮食总量在55亿公斤左右浮动[1]。”
回答的是宋晔。
方墨柏低着头,咕哝了一句“马屁精”。
方教授脸都黑了,扬手指着方墨柏,气道:“你们两个……冥顽不灵。”
林薇看了宋晔一眼,怨不得方砚棠和她哥哥都烦他,真是显着他了,也不看看场合。
宋晔无视林薇的目光,重新拿起筷子,稳稳地夹了一筷子白菜,又开始干饭。
胃口倒是不错,但看着更气人就是了,方墨柏在那边已经气得牙痒痒了,碍于方父才拼命忍耐。
不过随口一问就能爆出数据,也是个人才,难怪后来生意做得这么好。
是个好苗子。
方廉新再次看向林薇,缓了语气,继续说道:“进口这么多粮食,可依旧有人吃不饱饭,你嫌弃的,却是别人想吃都吃不到的。”
嗯嗯,林薇连连点头。
她也是没想到自己这个岁数还会被人说教,听这种大道理。
原主也是运气不好,有个当老师的家长已经很不幸了,她直接趁了一对,duoblekill(双杀),实惨。
“要吃饱饭就得买粮,买粮就需要钱,需要外汇,可这钱从哪里出?”
“出口。”林薇随口一答,进出口贸易是外汇来源,作为纳税大户,她也是赚了不少外汇。
“出口什么,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换外汇的东西?”方教授又问。
嗯?
林薇心下痛苦,那本日记真是害惨她了,这位方老师怎么都这么爱问问题?
在方教授逼视的目光下,林薇答道,“衣服、玩具、食品……冶金原料、来料加工……”她停下来,没再继续,林薇知道现在的生产力有限,所以没说那些高新技术产业,应该都是以初级产品为主,但说到食品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了问题,如今的条件比她想象中更困难。
“衣服……倒也没错,”方廉新停顿了一下,眼镜下微微挑起的眉,让他看起来有一丝犀利,“我们确实是在用布换外汇,你嫌弃有补丁的衣服,觉得不好看,可为什么大家都不穿新衣服,是新衣服不好看吗?”
林薇不说话了,送命题,再抖机灵就要挨揍了。
“做一件成人的衣服需要12-15尺布,可如今一年下来每个人也不过分得2尺6寸的布票,一个四口之家凑不出一件衣服。”
这么夸张?
林薇彻底愣住了,这完全刷新了她的认知,她知道六七十年代很艰苦,但没想到苦成这样。
“进口设备,生产线,引进技术……全都要钱,可一年就那么一点外汇,每个部门都盯着,但能换外汇的途径就那么几个,”方廉新神色平淡,目光却有些空远,“一人省出一尺布,就能有5美元的外汇,全国加起来就是3500万美元,就能多进口10亿斤麦子,所以你以为大家为什么会穿不上衣服?”[2]
林薇完全震惊,用布换外汇吗?可是那又能换多少……
更让人难过的是,未来的十几年,一直都是这个模样,而外面日新月异,在飞速地发展。
“有的吃就没的穿,有的穿就没的吃,这笔账该怎么算?你嫌弃别人穿补丁的衣服不好看,那么你就多努力,让大家都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
“也不是不可能——”林薇若有所思。
“当然不可——”方廉新话音一顿,终于反应过来这是女儿的“诳语”,愣了。
谁给她的自信?
林薇若有所思地看着面前的杂粮饭,她记得外汇短缺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年代。
虽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她想现在就施展抱负自然是力不可及,但如果换个地方呢?
她咬着筷子,斟酌了一下,说道:“人是经济主体,国内形势如此,一切就会不可控,现实再糟糕,总结再多的经验,也抵不过人家一拍脑门的决定,没办法改变现状,只有——”
“你发什么梦?”方廉新拍了一下桌子,打断林薇的发言,“你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就敢讲这种大话,这些你都是在哪里听来的?”
“我自己的想法。”林薇不服气,她还没讲到重点呢,马上就要引出去港城的话题了,结果生生让对方掐断了。
“方砚棠!你要端正态度,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不要学外面那些人,只会喊口号,讲大话,乱搞——”
“你们是嫌自己日子过得太逍遥了。”林涵芝正巧从厨房出来,端了一碗鸡蛋糕放到林薇面前,阻止了他继续。
方廉新话没说完,有些憋闷,有心要再说几句,结果对上林涵芝的震慑的目光,立时打着哈哈道:“吃饭,都吃饭。”
林薇看着眼前的鸡蛋糕,陷入了沉思。
她穿越前,粮食早就能够自给自足,不过国家每年也要进口大量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但这些粮食主要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新闻上常听到的词就是产能过剩,愁的从来都不是生产,而是销路……很难想象现在的这种日子。
以前她听说有人家的兄弟姐妹只有一套衣服,谁出门谁穿,她以为是夸张了,现在看这很可能是真的。
她舀了一勺鸡蛋给到方墨柏碗里,在对方惊喜的“我的好妹妹”夸赞中,她又挖了一勺给宋晔,对方有些木然地愣了一会儿,朝着林薇看过来,睁着黑亮的眼睛,神情有些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