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小说
944小说 > 大明嫡子 > 第25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0节

 

皇帝此言一出,满殿之人屏住呼吸。

交趾一词,并非凭空捏造。

自汉武灭南越国后,便在当时的南越国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施行汉王朝的直接行政管理。

随后汉武又在整个天下设立十三刺史部的时候,将交趾在内的七郡之地分设为交趾刺史部。

而这个词,更是源自于《礼·王制》之中。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

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又曰交阯。

只要征南大军平定安南境,大明将从十二道变成十三道!

詹徽立马请旨道:“陛下,若要设交趾道,朝廷当于大军出征之后,选调朝中官员,前往镇南关。大军在前征讨占城,交趾道有司官员稳定地方。”

既然朝廷是要将安南之地纳入管辖,那么派遣流官自然也就成了应有之意。

“只是……”新任礼部尚书任亨泰却是迟疑道:“南征之地,若行道府之制,建三司,所需官吏之数不少。朝中如今可能有余力,遴选老成谋国之人,余交趾牧民治理地方?”

这话自是问作为吏部尚书詹徽的。

詹徽则是很光棍的摇起了头。

朝廷要是有足数的官员,他也就不会说出先前那番话了。

只不过,詹徽此刻却是目光弱弱的看向了皇帝身边的皇太孙。

朱允熥亦是上前,转身面朝朱元璋躬身作揖。

“爷爷,今科会试虽有舞弊,然国朝取仕之心却不能就此作罢。孙儿已命礼部择期重开恩科会试,届时爷爷仍可遴选天下英才为官。”

朱元璋点头道:“天下英才辈出,朝廷取材不绝,此时咱已知晓。”

“只是……”朱允熥这会儿也露出迟疑,转而说道:“只是孙儿以为,南征之地若要长治久安,当派遣有真才实干之辈。便是交趾道新设,三司地方府县官吏,亦要会经世之才。如此,才能令新征之地,今早纳入中原。”

朱元璋身子向后靠在了椅背上,目光幽幽的盯着面前的大孙子。

他默默一笑,轻声道:“太孙有何谏言献策。”

朱允熥也不保留,直言道:“孙儿以为,重开会试,当要改一改了。”

“改一改?”

朱元璋脑袋向后一仰,目光变得有些暧昧起来。

殿内,一众大臣同样目露疑惑。

詹徽却好似明了些什么,却又不是太敢确定,只能是好奇的看向说出要改一改会试的皇太孙。

朱允熥点点头:“孙儿以为,若设交趾道三司,三司堂官自是由朝廷从朝中或地方选调官员前往。然地方还有无数官缺等待朝廷选调官员。如此,则今科重开便需要能选官上任之时,即可推行牧民之法的人。

在此之下,孙儿认为会试头三天可不变,然后六天除却诏诰表判及策论外,当增加算术、农学、律法、工学等科,以此选才,则能取更利交趾道稳定,心归大明的官吏。”

现在还没有到彻底废除八股文的时候,只能一步一步的推进,先增加而后加重分量。

用真正的技术学科来替代诏诰表判这类固定的考试题目,将公文书写融入到技术学科考题之中,才是最佳办法。

不改圣贤文章便好。

在座众人听完了朱允熥的谏言之后,心中大定。

旋即,便有人反应了过来,抓住了一个并不显眼的问题。

户部右侍郎郁新躬身小声道:“太孙所言,乃交趾道官吏?”

随着郁新的开口,众人亦是反应了过来,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

要知道,官和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朱允熥轻声解释道:“孤以为,今岁入京应试举人便有六七千人之多,两榜进士左右不过四五百人,朝廷要用人、地方有官缺,如今还有交趾道新设,处处缺人。朝廷,或许可以下旨,征辟落榜举人之中,能力出众之辈,前往交趾道充任地方道府副二之官或吏。”

说完之后,朱允熥又转身朝向朱元璋,拱手抱拳道:“爷爷,孙儿请旨,朝廷可允诸征辟举人,许他们充任交趾道官吏数载之后,可赐同进士出身,迁回中原或朝中为官。”

不服别当官

征辟举人为衙门官吏,这并不是什么稀有之事。

本身举人就可以入朝为官,只不过最多只能在地方府县两级打转,运气好一点还能在退休前混个京官主事、郎中之类的做一做。

只是赐举人以同进士出身。

这一点让包括詹徽在内的众人心生迟疑。

出身就是出身,若是当真只因为这些举人为朝廷效力,做出了政绩,便要赐予同进士出身,这让那些真正的两榜进士又如何想。

往后若是一直执行这样的政策,朝廷的两榜进士含金量,岂不就成了烂大街的玩意。

更重要的,若是往后出现个举人出身被赐下同进士出身的人,在朝中做到了六部尚书的位子,那让其他人怎么想,怎么去面对。

然而朱允熥却就是要将已经在中原流行了数百年的两榜进士给弄得一分不值。

到最后,只是作为一种学历认证。

他当即又道:“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万般谋略,皆为谋国。朝廷取材,便要不拘一格。用人朝前,论功在后。朝廷秉持仁义,则天下人才敬仰。”

这话是对詹徽等人说的,但却更是对老爷子说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