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小说
944小说 > 汉世祖 > 第42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8节

 

“臣不敢!”萧护思心头一绷,迎着耶律璟的目光,有些后悔,怎么就什么都往外说了?

因为栾城之战造成的重创以及太宗南征的战果的丢失,这些年,辽国这边对此也有一些讨论,意图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耶律德光虽然有过“三失”的总结,但那稍显浮浅,不够深刻。

然而,如果要做些深刻的检讨总结,就不免涉谈到耶律德光,有一说一,辽国十年前的国力衰弱,耶律德光是担很大一部分责任的。作为儿子,耶律璟当然要维护自己老子,是故后来耶律璟干脆叫停了对前事的检讨。当然,嘴里不说,心里明白,手上勤做,辽国君臣这些年安政养民的政策,本就是根据国情、对照教训的做法。

同时,因为栾城之战的结局太过惨痛,耶律璟也有意淡化其影响的意思,那场战役,对于人心的打击也有些严重。当年耶律阮执意南征,为什么从上到下,那么多人反对,士卒也少战心,其中就有那方面的原因。

是故,此时萧护思当着耶律璟的面,谈及此事,有种口误犯颜的意思,心头难免懊悔。

不过,耶律璟却又很快恢复了平和,轻笑道:“观汉帝作为,也确实堪称一代雄主,我不一定如他!”

见耶律璟这么说,萧护思立刻大赞他器识雅量,远胜刘承祐。

萧护思言罢,耶律屋质又站了起来,沉声道:“陛下应当知晓,当年汉国初立,河北尚未平定,中原尚未归服,当时还是一皇子的汉主,就敢尽还燕兵降卒与赵延寿,令其出奇兵北上,趁我不备,偷袭幽州,使我朝经营十载的苦功,化为乌有,更使河北局面彻底崩坏,为之轻取。

如此,方可使之立足幽州坚城,防备我军,同我朝角力,不堕下风。当年,汉帝就有如此胆魄,亦可见其远略非常,其目光显然纵览全局,这实在是个志在天下的危险人物。

这些年,在他全心发展国力、军力,一心平南,然而在北方,对于大辽的防备,从未有放松过。臣甚至猜测,他已然在筹备对我朝战争的准备。当初世宗南征,铁骑南向,中原河北兵戈北向,汉帝便已有穷全国之力,对抗大辽的决心,而况于如今汉国已日益强盛。

汉虽有幽州,但燕山之险,多掌控于大辽手中,是以大辽铁骑可纵横南北,自如进出燕塞,军事作战,始终可凌塞而制之。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汉帝这样的君主所能容忍的。

陛下也言南朝有‘大一统’之说,燕云诸州,虽割于儿皇帝之手,但汉帝又岂能坐视其握于大辽手中,而无北进复夺之心?

是故,臣以为,辽汉之间,必有一场生死较量。陛下不可不慎,更不可对南朝抱有任何幻想,大辽,确实该有所准备了!”

听耶律屋质这番言论,耶律璟脸上的醉意明显消散几分,目光变得明亮而锐利,略作沉吟,说道:“那就说说吧,面对汉国的威胁,大辽该如何应对?”

正史上,周世宗北伐,夺取瀛莫及三关,萧思温建议增兵收复,耶律璟的回应,说那本是汉地,失之不足惜,任取之。是以很多人都以此鄙视他,说他荒废军政,昏聩无能。

然而,认真剖析,就可以发现,燕云十六州,瀛莫之地,就是一个向南的突出部,植于大树主干的枝叶,周师欲夺,辽人也难守。

但是,如果柴荣没有病返,继续向北深入,去打幽州,夺回燕山诸州塞,你看耶律璟会不会坐视,任他攻略。

正史的后周,同等时期,虽然国力复苏,军事逐渐强大,南征西讨也取得了重大战果。但是,毕竟难以对占尽北方地利的辽国产生太大的威胁。

但如今的大汉,可是一个没有北汉牵制,并且即将完成统一历史使命的强大帝国,所带给辽国的压力,也是不可同日同量而语。这样的情况下,耶律璟又哪里能真正保持那份闲适与淡定,安安心心地睡觉、喝酒、打猎?

这种形势对比,大臣们知道,耶律璟又岂会不知?耶律屋质等人的担忧,未尝不是耶律璟的顾虑,只是,如果要打破那种局势,除了战争,并没有其他选择。

而耶律璟真正顾虑,也正是利用战争的手段能否达成目的,一旦汉辽相争,两个帝国的碰撞与较量,可就不是一两战就能解决的事。

当初太宗耶律德光穷尽国力,三度南下,还是在石晋自乱的情况下,方才灭晋成功。如今面对一个远远强于石晋的大汉,哪怕辽国也恢复了这么多年,能够成功吗?

“既然汉辽之间,必有一战,莫若早战,早定局面!先发制人,也符兵理!”迎着耶律璟的目光,耶律屋质尽陈其想法:“如今,南朝既然致力于平定江南,对于北方自然以守、以稳为主,不欲同我朝有冲突,为其平南争取时间。

我们已经放任其夺取淮南、荆湖及川蜀,用汉人的话讲,天下十分,其已拥七分,不可再坐视其顺利完成战略规划。

臣以为,可以转变对汉策略了,阻止其统一南方。只要南朝不能统一,那他就不能全力应付大辽国,而如果没有大辽的牵制,江南小国,也难以抵挡汉军。同时,大辽若发兵,也能激励江南诸国抵抗汉朝的意志!”

“如此,不就成了大辽为江南诸国的存续出力卖命了吗?”耶律璟这么说道。

耶律屋质:“陛下,这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事,大辽是为国家大略,是为天下霸权,是为打击遏制强敌,关乎切身利益!”

“依你之间,我该同意那南唐使者的请求了?”耶律璟突然说道。

此前,奉唐太子李弘冀的使命,唐臣陈处尧密赴北方联络,商讨结盟共同对付大汉的事情。耶律璟心怀迟疑,并没有直接同意,却也没有将之放还,而是扣押在身边,一直到现在。

耶律屋质说:“臣以为可!”

这个时候,萧护思起身道:“陛下,臣在开封探得,南唐力促联合大辽的太子李弘冀已然被废了,具体原因是内部宫变!”

“看到了吧!江南小国,内部尚且不宁,不堪大用,岂能是汉朝的对手。除非大辽倾力南下,否则何以阻其统一?”

决断!

耶律璟的语气难免嘲讽,当年淮南大战的经过于结果,还是有些细情传到塞外的。对于辽国的君臣们而言,兵马比汉军众,又有水军优势,结果半年的时间,连损十余万众,闹得个割让半壁江山以媾和的结局,让人鄙视也是理所应当的。

耶律屋质则道:“陛下,臣以为,不论江南如何孱弱不堪,汉军如欲尽平之,少不了十万之众,渡江南下。试想,如果十万汉军北调来对付大辽,对于我朝而言,又是何等大的麻烦?只需江南,能够牵制南朝十万之师,于我朝便已发挥其用处!”

听耶律屋质这么说,耶律璟说道:“如你所言,汉伐江南,需十万之众。然大辽若动,汉主暂时搁置南征,全力北上对付我军,虚南实北,留一偏师于南方布防,以南唐的实力,能否发兵北上,为我朝牵制汉国?倘若那样,南唐又岂能牵制十万汉军,最终,还是大辽与汉之间的全面大战……”

从辽帝的话里,听出了顾虑,耶律屋质却十分坚决地道:“陛下,如辽汉战起,自当全力以赴,倾国相争,断无留力的可能!”

耶律璟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这个说,严肃地问道:“在座诸位,都是大辽秉执行军政多年的重臣,熟悉国情,以你们之见,目前是与南朝全面开战的时机吗?”

对于此问,众皆默然,一时不好接话。如今的辽国,也算是富起来了的,一个正在向成熟走进的国家,难免有所顾忌,断大事也不是头脑一热就轻易决策的。

这个时候,在座一名十分年轻的贵族站了起来,道:“陛下,诸公都说南朝强大,难道因其强大,就畏惧了吗?我大辽自太祖奠基、太宗开国,所向披靡,四方畏服,南朝也是我纵横驰骋,予取予求之地?怎么到今日,反而诸般顾忌,迟疑不决,既然南朝必为大敌,何不干脆敌之,我大辽难道就弱了吗?大辽的勇士,不敢提刀杀敌了吗?”

这名年轻的贵族还不满20岁,叫作耶律敌烈,乃是耶律璟的四弟。听他一番慨而慷的言论,倒也不乏振奋人心的效果,耶律璟笑道:“巴速堇勇气可嘉啊!倒是我顾虑重重,不复锐气啊!”

说完,耶律璟陷入一阵沉思,大臣们也不敢打扰他,良久,耶律璟正身,以一种郑重而认真的语气道:“纵观南朝千百年历史,每逢中原内乱,便是北方崛起,称霸之时。今时亦然,李唐崩灭,群雄割据,我太祖、太宗皇帝率领契丹男儿奋起,威压四方,南向争锋,奠定霸业。

然自古以来,不论草原多么强盛,可有力抗中原统一王朝,而最终取胜利的先例?自匈奴至突厥,哪个不是盛极一时,却在于中原的对抗中,走向衰亡,为人所替代?”

耶律璟以一种十分理性的口吻,淡定说来:“中原如果不内乱,那么大辽实无南下吞灭天下的可能,而况于在位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如今,南方的汉朝正在走向统一,如果举国相抗,以大辽的实力,能否击败汉朝?即便能败之,又可能灭之?

在我看来,大战一起,汉人能败三场、五场乃至更多,我大辽却不然。倘若两国不发生不测剧变,双方全面对抗,对大辽而言,最好的结果,或许也就是两败俱伤了。

而倘若国力耗损巨大,大辽必当再度陷入危机!诸位都大辽的有识之士,我的意思,应当都能明白吧!”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