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小说
944小说 > 慕林 > 慕林 第36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慕林 第365节

 

燕王妃笑了,拍拍他的手背,放缓了语气:“你媳妇只怕还没经历过赶陆路的苦处,你好生安抚她,路上也多照应些。等到了京城,若她身体有不适,就去找你永宁姑姑,请她推荐个好太医给你媳妇调理身体。宫里那边倒是不必急着,皇后年初就没了,太后娘娘又慈爱,会体谅她的,她不必急着进宫晋见,且歇过气来再说。

“至于京里那些人际交往什么的,永宁长公主会领着她去见人的。见过礼之后,是否要跟什么人继续交往下去,全看她自己的意思就好了。我们燕王府向来少在京城与人结交,也是避嫌的意思,因此,就算她待人冷淡些也无妨。不必担心会有哪位宗室长辈对她指手划脚,若真有人没眼色,也只管当作没看见好了。”

朱瑞此前在京城受封永安郡王时,已经见识过京城那些宗室皇亲权贵们的嘴脸了,自然知道该如何应对。他会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妻子,也领受了燕王妃嘱咐的好意。

燕王妃把该说的话都说了,便不再多啰嗦,打发朱瑞回院子去了:“你今明两日尽快把手上的事务交接出去,后日一大早便带着你媳妇出发。王府里的人随你点,你爱带谁就带谁,只要把人手带足就好。你媳妇这两日都在忙活着收拾行李,你也回去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她才嫁给你没几个月,就遇到这一摊又一摊子的事儿,你可得好生安抚好她才行。”

朱瑞应着声,告退下去,迅速急走回自己的院子。谢慕林早已得了消息迎出来,笑道:“这是已经见过王妃了?可曾问过王妃打算给王爷捎带些什么?我这里的行李倒是收拾得差不多了,但怎么都觉得略嫌太多了些,想要精简,她们却说不能再减了,还嫌我带得太少了呢!”说着说着,又抬手摸了摸朱瑞的脸,“瞧着风尘仆仆的模样,这一路骑马赶回来的吧?昨晚可曾休息过?我让人打盆水来给你洗洗。”

朱瑞拉住她的手,握着走进屋子里间炕边坐下:“那就打盆水来,我简单洗一洗。昨晚我在路上打了个盹,这会子倒也不困,等吃过午饭再补一觉就好了,不必担心。一会儿还得到前头去见长史他们,交代一些事务呢。袁燮去了宣化接替我,北平城这边的军务就暂时无人盯着了,我得找个靠谱的人帮忙打理两日,等袁燮回来了再交给他。”

谢慕林示意香桃送了温水巾帕过来,盯着朱瑞洗了脸,又叫人做一碗热汤面来给他垫垫。这会子离午饭时间还早,估计朱瑞也没正经吃什么早饭,还是得填些热吃食下去才行。

朱瑞便埋头吃起了热汤面,边吃边听谢慕林给他介绍收拾了些什么行李。考虑到这一回他们南下不是坐船走运河,而是要骑马坐车赶陆路,运载能力有限,大部分的行李载重都要另外安排船只走水路南下,估计要比他们的行程晚上十来天。所以,为了精简路上带的行李,谢慕林给自己和朱瑞预备了三套路上穿的便服,斗篷外套帽子另算,底衣却每人都带了二十套。

这些中衣中裤全都是新做的,纯棉细布制成,照着纸样裁好一样大小的布块再分别进行缝合。王府针线上的人手充足又技艺出众,一天的功夫就把四十套衣裤全做好了。这么一来,他们夫妻路上可能找得到过夜的地方洗漱,却未必有足够的时间洗晒衣裳,索性只是洗澡换底衣。换下来的底衣要是带得动,就带去京城王府再洗,若是带不动,路上烧了就完事了。

另外还有夫妻俩进京后的穿戴,通过各种单品搭配,谢慕林能凑出五套不同样的组合来,足够夫妻俩五天换洗。而五天过后,重复先前穿过的搭配也好,让下人用五天时间赶制出新衣也好,反正总有办法应付的,不会让人嘲笑他们夫妻总是穿旧衣裳。等到他们的大件行李运到京城王府,谢慕林就再也不需要为了穿戴的事烦恼了。

当然,朱瑞与她的郡王与郡王妃冠服、常服,也是要装箱带上的。毕竟他们还需要进宫晋见,朱瑞也有可能要出席各种正式场合。等到皇帝正式下旨册封他为燕王世子,就是内务府负责制作他们夫妻二人的新冠服了。

朱瑞喝完最后一口面汤,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够了。在我看来,有那么多套衣裳可以换洗,已经足够了。也不必再往下精简,咱们的马车还是够大的,能装得下行李。若是再精简,就真要叫人看出来咱们一直在重复穿几套衣裳了。虽说我们燕王府一向简朴,不怕人笑话,可你是新媳妇,才嫁进王府来,怎能叫别人无端说你的闲话呢?”

这是朱瑞作为丈夫的体贴之处,谢慕林一听便感到心中甜蜜,笑道:“既然你觉得好,那我就让人装箱去了!不过你确定我们的马车真的没问题吗?”

“马车……”朱瑞顿了一顿,觉得自己给妻子准备的那个惊喜,也许有必要提前拿出来了。

惊喜

“这就是你给我准备的惊喜?!”

谢慕林看着停放在自己面前的这辆看起来尚未完工的大马车,心里挺吃惊的,但暂时还不确定要不要喜。

马车看起来很宽大结实,但可能是因为只做了一大半的关系,外表显得非常朴素不起眼,连木材表面也只是简单上了一层漆罢了,散发着淡淡的气味,不难闻,但肯定不象她平日里坐惯的马车那么舒适精致。

而且,这只是一辆马车,为什么朱瑞会觉得它能让她“惊喜”呢?送新婚妻子一辆马车作为明年的生辰礼,这还挺有创意的,就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跟这辆马车配套一块儿过来的马,看起来倒是颇为不错。在谢慕林面前站了这么久,始终安安静静地待着,没有闹脾气,也没有暴躁不安,显然是一匹温顺听话的好马。即使比不得那些军中闻名的骏马,作为拉车的工具是足够上乘的。

朱瑞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命人在马车边上放了脚凳,便向妻子谢慕林伸出了手:“娘子不如上车一观?”

谢慕林一头雾水地把手放在朱瑞的手心,在他的搀扶下登上了车。马一直没有异动,安安稳稳地拉着车立在那儿,若说到惊喜,这匹马还挺令人惊喜的。谢慕林忍不住问朱瑞:“瑞哥,你是打算连马带车一块儿送给我么?”

朱瑞笑着示意她走进车厢里坐下:“若是你喜欢,自然是连马带车一并送你。这马是我千挑万选的,拉车时十分温顺平稳,但放开了跑时,速度也挺快的,更难得的是,即使它在急驰,也依然把马车拉得稳稳当当,不会轻易出什么变故。我觉得这匹马配上这辆车,给娘子平日出门使用,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虽然不明白朱瑞的用意,但谢慕林还是领会了他的体贴,笑着在车厢里坐下道:“那我就先谢过瑞哥你了。马挺好的,车也……唔,车挺宽敞的,虽然没什么过多的装饰,但这应该是时间还太早了,尚未完工的缘故吧?”她双手按了按身下的座位,觉得还挺宽敞舒服的。只是这么一按,她就察觉到了几分异样,忍不住在座位上颠了几下,再次确认了自己并不是错觉。

她诧异地看向朱瑞,有些犹豫不定:“这辆马车……是不是在减震方面做了什么特别的设计?”这种感觉有点熟悉啊……是那种久违了的熟悉。

朱瑞笑着问她:“还记得上回陪王妃与永平去香山秋游的时候,咱们坐在一辆马车上,你抱怨说路有点颠簸,车也没做好防震,如果有弹簧就好了么?”

弹簧这种东西,朱瑞从前并不清楚是什么,但记得当年在湖阴谢家三房老宅的时候,谢慕林捣鼓飞梭织布机,曾经提过这东西,说是织机上的飞梭如果有弹簧就好了,无奈她找不到合适的铁丝,只得先寻牛筋替代。

而朱瑞当年收留的一干工匠,都出自杭州军备,虽说以木匠居多,但也不是没人学过粗浅的铁匠活计。他们听了谢慕林提过的弹簧,大致能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无奈手头没材料,也没有足够的技艺,弄不出弹簧,只好放弃,才找了牛筋做替代品。

如今他们到了北平,主人又与军方有联系,重操旧业的同时,他们也渐渐学会了更多的东西,并且对北方边军独有的一些技艺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朱瑞因为妻子谢慕林提起马车防震问题,重提“弹簧”一词,跑去问自家工匠们是否能弄出这东西来改善马车的防震功能时,他们终于找到了制造弹簧的方法。

其实这不算是创新了,据说太宗皇帝一朝,军中工匠曾经弄出过这种东西,当时主要是用在守城军械上头的,除此之外便是内务府开的皇家马车作坊,有用弹簧打造马车,专门面向达官显贵销售,还借此为皇家积攒了不少钱财呢!太宗皇帝去世后,虽说建文帝与太后都有心消减其生前的政策影响力,但有些东西自己用惯了,又没有其他可取代的技术时,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了。因此,边军方面还保留着制作弹簧的技术,皇家马车作坊也继续拿马车敛着财,甚至还因为收入颇丰,对于技术的保密工作做得更严格了。不是内务府名下的工匠,都没资格去知道“弹簧”的存在。

问题是后来有一次宫廷政变,某位叛乱的皇子带兵闯宫,兵败之后慌忙逃走,借了内务府那边的道,途中杀人放火地,有一大批工匠遭了殃,事后还有一批工匠因为涉嫌为这位皇子提供了帮助,比如引路、指引方向什么的,被有关方面追究罪责,被杀的被杀,流放的流放,还有人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上吊自尽什么的。反正,等到事后内务府清点劫后余生的工匠,发现掌握弹簧制造技术的人几乎折损殆尽了。

为此内务府还告了诏狱一状,因为相关负责人没有看好被收押的匠人,以至于仅剩的两根独苗苗也因为自证清白而死于狱中,皇家马车作坊从此只能关门了。事后那位诏狱负责人也为此丢了官。

这次宫廷政变距离眼下只有几十年,所以,朱瑞手下出身杭州军备的数名匠人,因为曾经师从一位当年被贬到杭州的前内务府工匠,也曾听说过弹簧这种东西,只是不太清楚具体的做法罢了。朱瑞先是从妻子谢慕林处打听到了这种东西的形状与制作方法、使用原理,告知工匠们后,后者又找北平本地的军中工匠们打听了一下,大致上弄明白了这东西的制作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北方边军虽然已经很少使用需要大量弹簧的守城器械了——因为他们有了更好的装备,但相关的知识还是保留了下来,而且先人们还研究出了好几种适合用于弹簧的金属丝配方。朱瑞手下的工匠过去请教,也顺利地拿到了相关配方,没过多久就制造出了质量很好的弹簧。

朱瑞命他们试着把弹簧用在马车和织机上,如今织机那边暂时还没有回应,但马车却进展良好。朱瑞为了给妻子一个惊喜,便命人打造一辆新马车,用上弹簧,还照着谢慕林偶尔闲谈时提过的话,往马车里弄了可收纳物品的暗格、可折叠的桌椅、可用来煮茶的隐藏茶炉、可推拉的玻璃车窗等种种机关。

他本是打算让工匠们慢工出细活,等明年春天妻子过生日时,把这辆精致的马车作为生辰礼物送给她。可惜,如今燕王有急召,他们夫妻需得赶陆路尽快前往京城。为了不让妻子在途中饱受颠簸之苦,他只得将这辆半成品马车提前拿出来了。

奖励

谢慕林听得有些恍惚。她忽然发现自己过去对某些事情有点误会。

一些她认为没有,或者已经失传的技术,一些她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做不出来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不存在,只是她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圈子接触不到而已。

如今她嫁给了朱瑞,成为了燕王府的儿媳妇,燕王府又位于北平这个太宗皇帝遗泽比较多的地区,还在边军之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于是,她过去接触不到的东西,现在也能接触到了。

连她如今能支使得动的工匠,技艺水平也不是湖阴乡下的小工匠们可比的。

仔细想想,其实一直以来存在技术失传问题的,都是江南地区、京畿周边罢了,那也是当年建文帝母子以及皇室影响力最大的地带。而在北平周边地区,太宗皇帝曾经拿出来的技术,其实都有一定的传承,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或是流传不广,或是因意外变故而失传罢了。如果是与军事相关的技术,能让边军大范围使用的,诸如水泥等等,便一直有相当多的人知晓。但如果是毛线编织之类比较小众,在太宗年间就不曾大幅传播过的,那便很有可能只局限于小圈子之内了。

弹簧制作技术一直在边军有传承,却很少用来制造普通人乘坐的马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种军事挂帅的区域,军械的重要性优先与其他人,另一方面估计也跟京城的皇家马车作坊为皇家内库赚得盆满钵满,内务府方面不希望这种关键技术泄露出去,让其他商人知晓,所以有意识地约束了边军有关系。如今皇家马车作坊早已成为历史,北方边镇又迎来了和平,军械需求下降了,再有人把弹簧拿出来制作马车,也就没什么人阻止了。

说不定以后弹簧产量上升了,还能大规模地用在马车制造上呢!

谢慕林想起了紫禁城里的藏书,据说有大量的太宗皇帝亲笔手记,当中会不会记载了种种传说中“失传”的技术呢?谢慕林自己是文科生,不敢跟牛逼的穿越前辈相比,但能借前辈的光,又为什么不借呢?只可惜她自打嫁进燕王府,一直有事可忙,竟然没想起进紫禁城去借书看。太宗皇帝的手记,据朱瑞说有许多让人看不明白的内容。但古人看不明白,不代表谢慕林看不明白呀!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