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微微颔首。继续讲道:“王妃十三岁时,通过高士廉的撮合,嫁给本王为妻,到如今已经有十二载春秋了。大业九年,也就是本王刚刚成婚不久,适逢隋炀帝发动第二次征辽战争,我父皇当时担任大军的督粮官,而我的母亲窦氏也随同丈夫出征。没想到,在涿郡母亲意外病倒,最终不幸于当年五月过世。次月,朝中杨玄感谋反,与其同谋的兵部侍郎斛思政逃亡辽东,震惊朝野。作为斛思政至交好友的高士廉,则因被其牵连而贬放外地。 一边是生身母亲撒手人寰,另一边是情同慈父的舅父因友获罪,我们这一对小夫妻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那段时间里,王妃和本王在逆境中互相安慰,扶持激励着彼此,才一同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赵亮心中清楚,根据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对自己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可想而知,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李世民究竟有多么难。
只听秦王接着道:“后来父皇晋阳起兵,我便投身军旅,四处征战。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没有精神顾上家里,全赖王妃尽心竭力,照顾全族老小,十七八岁的年纪便俨然担起了唐国公府当家主妇的重任。再后来,父皇入主长安,建立大唐的基业,而我的军务则更为繁重,再加上性格刚硬,遇事不懂融通,着实惹恼过不少人。”
“尤其是平定洛阳后,本王拒绝了前来有非分之请的张婕妤等人,天策诸将又多次与皇亲国戚产生摩擦,导致秦府上下对后宫已多有得罪。反之,太子齐王他们与后宫妃嫔往来密切,经常联合在父皇面前对我进谗,弄得本王狼狈不堪。眼见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渐与父皇疏远,王妃决定直接出面缓和矛盾。她常常出入宫中,孝顺照顾父皇,同后宫的妃嫔们交往,以弥补我的失误,并努力在后宫之中为我存留助力。 这些年父皇受人挑唆,几次震怒,却始终没忍心对世民下死手,背后其实都是王妃的功劳。”
赵亮点了点头,由衷赞叹:“王妃恭良德惠,确实是您的贤内助。历史上也说,文德皇后……”他一不小心险些说漏了嘴,连忙又往回圆:“哦不,秦王妃,她一定会在史册中留下美名的。”
李世民并未在意赵亮的口误,微微颔首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不瞒赵兄,本王很多时候所做的选择,至少有一半都是为了不辜负王妃的心愿。”
长孙无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唉,殿下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赵先生,我这妹子平日里虽然话不算多,但是每到关键时刻,她总能跟殿下心意一致、无怨无悔,也不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她都泰然自若,坚决支持自己的夫君。”
赵亮听出了对方话中的含义,不禁问道:“王妃也晓得目前的危机吗?她是怎么考虑的?”
长孙无忌没有言语,而是望向了坐在对面的李世民。
李世民则沉默了几秒,眼里闪现出坚定的目光,答道:“天策众将吵了一天一夜的功夫,也没能令本王拿定主意,可是王妃只说了一句话,便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
“一句话?什么话?”赵亮大感好奇。
“我的妻子对我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为何是玄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