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略有不妥,称王正可。”庞青拱手道。
以前摸着司马家过河,现在都跑司马家前面去了。
司马昭没有称王,自己却先走了一步。
什么事都需要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
征战至此,中原士族不可能投附自己。
司马家给的东西太多了,中原士族不会接受一个融合夷狄的二元势力,更不会接受寒门庶族、青营大规模侵占他们的利益。
也就是说以后都是硬仗。
只能靠刀子解决。
“称王太快,先称公,看看内外反应。”杨峥觉得还是应该稳妥起见。
毕竟立了这么多年匡扶大魏的牌坊,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而且内部有一些人真的忠心曹魏。
“属下遵令!”庞青大喜道。
隐户
除了永安,各地战事基本平息。
春耕也如火如荼的开战。
不过汉中没有人口,姜维坚壁清野,良田也被毁弃了,杨峥无田可屯。
鲁芝、杜预、索靖、杨嚣、杨济等人的信陆续送来。
对府兵移屯长安之事大加赞赏,称是利国利民利军之事。
索靖与杨济隐隐提及,应该迁治所于长安。
姑臧好是好,但太过偏远。
不利与蜀中联系,也没有大国气象。
就像凉州的“凉”一样,跟秦晋吴楚齐这些名号比起来,气势天然的弱了几分。
毫无疑问,长安是最佳的定都之地。
这时代土地还相当肥沃,人口压力也不大。
不过眼前关中一片废墟,需要几年的恢复时间,现在讨论迁治所之事有些过早。
历来迁都都不是小事,劳民伤财不说,对地缘格局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眼下潼关、武关还在司马氏手中,现在迁过去,军事隐患较大。
杨峥遂将分田的消息传达军中,府兵人人大喜。
这时代人对土地的渴求无比强烈。
两百亩永业田,子孙世袭,形同这些府兵一个个都成了中小地主,自然人人欢喜。
古往今来,华夏文明的基本逻辑就是土地和人的关系,所有财富都是依附在土地之上。
关中土地之肥沃更不需多言。
秦、汉以来修建了多条水渠,让渭南渭北遍地都是良田。
仅汉武帝在位期间,就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等多项水利工程。